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019-2035)
规划层次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市域侧重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下对外交通设施
1 w9 t3 x2 q/ u* [$ S- o; H0 g& y( w的发展部署和总体布局。
中心城区为规划重点范围,包括路南区、路北区、开平区、丰南区和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区区域,面积390.06平方千米。
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
! y l' ]" i& i' J远景展望至2050年。
完善大通道网络化布局,打造京津冀东部门户枢纽
构建城市快速交通骨架,支撑组团化空间交通需求
践行绿色交通发展导向,改善城乡居民的出行环境
(1)完善通道、提级枢纽,支撑唐山融入区域协同发展;
(2)构建集约高效的城市骨干交通体系;
(3)践行雄安经验,提升路网密度与绿色出行比例;
(4)近远结合,以高品质交通建设支撑国土空间有序发展。
强化唐山铁路枢纽组织能力,重点加强至北京、天津、雄安、秦皇岛等方向的铁路联系,加强高速城际铁路、普速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衔接。
高效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规划形成“一纵
; v% t S3 H: }/ M0 O; y四横”高铁城际网络。即遵曹城际;京秦第二城! S& G( d: z# t
际、津秦客专、京唐城际、环渤海城际。
补强干线铁路、集疏港铁路,推进津山货车外绕线建设,新增汉曹铁路、水曹铁路、唐曹铁路东延至乐亭等,规划形成“四纵四横”普铁网络。
利用既有京哈线、津山线、唐曹线、七滦线、唐遵线等铁路,形成以唐山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五向放射”市域(郊)铁路网。
完善各方向对外高速联系,织密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强化重要交通走廊,
- I0 v) G2 e: D9 H* ~提升公路服务水平,实现各县(市、区)间的公路互联互通。
积极融入京津冀高速网,新增秦唐高速、京秦高速、赤曹高速、迁曹高速等,预留长深高速唐山西外绕线,规划形成“三纵五横”高速公路网。
加密普通干线路网,规划形成“两纵五横”普通国道网络,重点推动G112、G205、G508、" K' h, t' }' Y: n2 S
G102等国道改线建设,构建中心城区国道外环。
坚持差异化发展路径,发挥比较优势,将三女河机场打造为京津冀地区重要支线机场;持续推进通用航空多元化发展。
完善三女河机场功能,积极融入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启动机场改扩建工作,开展T2航站楼新建项目以及航空一类口岸申报工作。完善机场基础设施和物流功能,建设航空货运分拨中心。改善机场与市内高铁城际枢纽的接驳换乘。
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在现状迁安五重安机场基础上,新增旅游岛、迁安、南湖三座通用航空机场,) N8 b7 s3 j- L) ?% J1 ]# k
承担公务商务、应急防灾、旅游观光等功能。
加强各港区分工合作、协调互动、共同发展,强化港口铁路、公路集疏运系统一体化衔接,提升设施联通水平,推动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
融入世界级环渤海港口群,建设世界前列的东北亚门户港口,形成分工合作、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发展格局。加快港口集装箱发展,推进新兴业态,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推进唐曹线东延、汉曹铁路、铁路运输企业和园区专用线等建设,串联各港区,提升疏港铁路输送能力,实现铁水联运比例达到40%-50%目标。
规划G509、G508向港口腹地延伸,推进S323、9 A. d1 v1 A9 R! @+ Q, u8 Y
S209、S204、SL26等建设,提升集疏运公路辐射范围,促进中长距离公路运输向铁水联运转变。
统筹优化市域物流设施布局,加快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建设多式联运设施,引导物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规划形成三级物流枢纽体系,一级为区域货运中心,二级为综合物流园区,三级包括专业物流中心、铁路货运中心站、城市配送集散中心。
充分依托区域交通设施,规划形成四条物流运输大通道,包括唐(曹)呼物流通道、唐港-大秦物流通道、京哈物流通道、津秦物流通道。
构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主的三级城市配送网络体系,完善末端配送网点布局,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落实“小街区、密路网”理念,规划形成级配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道路网络体系。至2035年,中心城区道路网整体密度不低于9千米/平方千米。
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规划“一环四射
z; R* v F( @2 A# G6 M9 m多联一辅”的快速路网,服务组团间快速机动化出行。道路红线以50米、60米为主。
规划“七纵八横”一级主干路网,服务组团间中、长距离出行联系,支撑公交干线和专用道布局。道路红线以50米为主。
规划翔云道等二级主干路,主要服务组团间
+ T% J( r- @% D: g- R(内)中等距离联系,作为快速路和一级主干路的补充。道路红线以40米、42米为主。
规划铁西路等次干路,以衔接快速路、主干路与地区性支路之间集散交通和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道路红线以36米、30米为主。
构筑支撑中心城区-曹妃甸同城化发展、支持城市多中心多组团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相协调、规模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规划城市轨道线路4条,1、2号线为十字型骨架线,其余为加密线,线网全长109.7公里,换乘车站7处,轨道线网密度约为0.35公里/平方公里。
规划轨道车辆基地共6处,包括唐山新城北综合维修基地,高新区、开平北、开平南车辆段,以及丰南西、丰南东停车场。
规划设置联络线4处,包括1、2号线联络线,1、 联络线 4号线联络线,以及2、3号线两处联络线。
建设与轨道交通相互衔接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优化线网布局和功能层级,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外围乡镇城乡公交衔接、中心城区城乡公交衔接以及末端村庄衔接一体化改造。
优化常规公交的线网布局和功能层级。规划常规公交线路分为干线、支线、微线三个层级,并以“郊线”公交作为补充。
规划“五横五纵”常规公交客流走廊,公交干线沿客流走廊布设,保障公交出行时间的可控性。
充分结合社区中心、交通枢纽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布局公交场站,鼓励进行一体化开发,提升场站集约利用水平。
构建安全、便捷、连续、舒适的交通型慢行体系,打造健康、活力、贯通、融合的休闲型慢行体系,引导交通方式结构合理化。
落实差别化发展要求,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四慢行分区类慢行区,制定差异化的慢行发展策略。
打造“两环两带四纵”慢行廊道,促进出行方式低碳化转变,包括滨河廊道、景观廊道、文化廊道和绿带走廊。
城市道路上的步行道划分为两级。道路横断面布局优先保证步行通行区宽度,人行道与自行车道不宜共板布置。
城市道路上的非机动车道划分为两级。高等非机动车道级道路做好与人行道、机动车道的隔离措施。
优化停车供给结构,构建配建为主、公共为辅、路内为补充的停车体系,并与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相适应、与道路网容量相匹配。
结合停车发展特征划分三类停车分区,分别为控制从紧区、适度从紧区、适度发展区,按照停车分区进行供需平衡的调整。
中心区宜配置中小型停车场,外围区可根据需求适度规划大型公共停车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鼓励复合建设立体公共停车场。
建立配建标准的动态优化机制,新建、改建3 Q" m- E5 ~8 B5 E3 z
建筑按适时停车配建标准严格执行,并充分预留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条件。
控制中心城区的路内停车位规模。建议逐步取消与公共停车场相邻道路、主干路以及对交通产生影响的长时间停放的路内停车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