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时节,走进李大钊故居所在地——乐亭县胡家坨镇:宽敞整洁的街道、白墙青瓦的民居、古色古香的凉亭、因地制宜建造的小花园、各具特色的文化广场……道路两侧,各种树木将这个初冬渲染得五彩斑斓。 近年来,胡家坨镇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硬支撑,以净打底、以美塑形、以文铸魂,绘就了一幅乡村美、人和谐、宜居宜业的秀美画卷。
双驱发力 破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难题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必须先啃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块“硬骨头”。胡家坨镇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镇,村民们素来环境意识淡薄,农村整体环境较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注定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战争。 “每到上级检查,村村都要临时搞突击,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搞卫生,一年下来每个村都得花费两万余元,钱虽然不少花,但整治效果却不理想”。当地的镇村干部心里都有这么一笔账。 为彻底走出农村环境卫生“清理—反弹—再清理—再反弹”的怪圈,在多方考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该镇制定实施了“托管制”“街长制”两项制度,双驱发力,推动农村环境整治走上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2018年,胡家坨镇镇村两级共投入180万元,辖区32个村庄全部与学锋保洁公司签订了以“定范围、定标准、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卫生保洁服务合同,通过市场化运作,真正把“扫帚”交给保洁公司,实现了镇域卫生保洁的整体托管。此举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形成了市场运作、管干分离、职责明晰、协同高效的良性运行机制。 2019年,结合大钊故居片区建设,该镇创新推出农村卫生环境“街长制”管理模式,以“小街长、大责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水平。目前,全镇共有64条街道设立了街长,街长由各条街道居民选出,全面承担各街道的环境维护、垃圾分类监督、文明新风带动等责任。自今年“街长制”在全镇全面铺开以来,全镇共排查出整改点位2500余个。
党群连心 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全域提升 经过环境整治的“洗礼”,农村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尚需进一步的精雕细琢。为此,胡家坨镇又开启了绿化攻坚模式。 以“绿满胡家坨”为目标,该镇全面消除绿化盲区,以乡村增绿筑牢生态屏障,“见缝插绿”拓展环境容量。4年来,全镇共栽植法桐、海棠、金叶榆、银杏等绿化树木10万余株,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层次丰富的道路绿化景观。 为调动全镇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该镇党委以主题党日的形式,组织包村干部、村干部和党员身先士卒做表率,带动群众清除垃圾,将柴草进院腾出的闲置空地、废旧坑塘改造的文化广场及村庄的边边角角都栽上了各式花草。同时,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仅2021年,该镇就建起美丽庭院518户。 “以前的厕所是‘两块板一个坑’,到了夏天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现在咱也用上了冲水式厕所,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东走村村民马瑞娥这样评价小厕所的今昔对比。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胡家坨镇把农村厕所改造作为提升百姓生活指数的突破口,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短板。以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服务监督、示范引导、奖惩政策“五个到位”为原则,按照更高标准、更优质量、更严要求全力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改厕6684户,厕所改造率达98%。 如今,在胡家坨镇,厕所改造、垃圾处理、环境美化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正从“点”走向“面”,环境变美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更强了。
文化铸魂 绘就村美人和新画卷 乡村振兴,外要塑形、内要铸魂,文化振兴就是乡村振兴的魂。 大钊故里独特的政治优势是胡家坨镇人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此,该镇始终把“弘扬大钊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全部工作的主线。 大钊故居、红色文化长廊、大黑坨村党员教育基地、木瓜口村红色革命记忆馆......如今,遍布镇域的红色印记让这里形成了以多种形式党史党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传承体系。 “红色小镇、绿色家园”。该镇从“西大门”——将军坨村到大黑坨村打造了一条红绿相融的风景线,在公路两旁栽植大量花木的同时,对沿路两侧的建筑立面进行美化,以大钊精神、大钊事迹、大钊名言及各种美德故事为内容绘制了文化墙,串起了长达8公里的文化长廊,形成融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及绿色景观为一体的景观带。 在此基础上,该镇通过为各村建设文化小广场、配套健身娱乐设施、组织文化下乡等形式搭建起百姓文化生活大舞台,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质的飞跃。同时,全面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示范工程等评选、建设,让乡村陋习悄然改变,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逐步养成,村民的整体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经过几年努力,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醉美画卷正在大钊故乡徐徐展开。来源:乐亭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