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坟后村,位居乐亭县城东北,是原中堡王庄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在1945年以前,隶属于昌黎县第八区,归会里镇管辖,1945年后划归乐亭县。张家坟茔在老坟后村的南面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关于张家的坟茔,在昌黎县史志上有所记载,但非常简单,据我的朋友金鸿遇先生所了解,康熙十四年,乾隆十八年昌黎县志记载:明礼部尚书少保张文质墓,在城南六十里御碑敕葬。同治六年,昌黎县志记载:张尚书文质墓,在城南六十里敕葬。 老坟后村有张家老坟,占地约60亩,坟内有石人、石马、石华表、石凳、石桌,都是汉白玉雕成。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朱其深所御制建筑,坟内有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张文质为他母亲所立的高八尺的石碑(公元1433年立),敕葬为他母亲张奶娘墓,张氏的大墓有七尺高一丈见方,墓顶用石灰筑定,1947年初夏,我和朋友们一起去过大坟,第一个坟头就是张奶娘的。墓前并排约立六七排,皆埋葬张家后代,传到现在已有600多年,应有二十代了。 朱其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独子,是周贵妃所生。一生下来就没有奶水,英宗了解到礼部有一个小官员叫张文质,他母亲生下女儿没有存活,据说张氏的奶头很大,能够甩到背上来,英宗朱祁镇就把她请入宫中,给小太子朱其深当奶娘。朱其深懂事后,对张氏非常亲热,称为妈妈。他14岁做了皇帝,逐步把张文质提拔为礼部尚书。两年后,张氏因病去世,为厚葬奶娘,才下了一道敕令,从那时起才有了张家坟。 下边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 小皇帝继位后,张奶娘因思念亲人请假回乡省亲,老家就在滦河一个分支红雀河边上,叫赵庄,多年前有张家一个大宅院,因滦河常年发大水塌河,把赵庄塌成了一个一丈多深的深沟,大宅院也不存在了。由汀流河到会里的官道途经赵庄,必须从梨园村东的红雀河里趟水过河,这个道口没有船只,也没有桥。小皇帝知道奶妈与乡亲们过河困难,当即下拨白玉石头,派去石匠师傅准备修桥。当时修桥的大师傅是鲁班的徒弟,修桥时与一个当地的混混儿叫刘止的打赌,说一个晚上可以修成。就在打赌的这天晚上,正在紧张施工之际,鸡就叫了,随之左右村子的公鸡就都叫了起来,大师傅怕输得难堪,就将大部分石料运走,当运到北面三十里地的将桥河时(此河也是滦河支流)尚未天亮,就在那里修了一座石桥,称将桥。据说此河在几百年前就干枯了,后人们在河滩上种了庄稼,石桥已倒塌。石头让农民拉走垒了猪圈,现已无存,在红雀河当年修桥地方,农民挖坑养鱼,还挖出不少石头来,说明修桥之事,并非完全虚构。 还有一个传说:在多少年之前,因张家坟非常大,坟头很多,坟内生长枸杞子(过去叫枸奶子尖,人们不知能吃)、山里红、臭李子等,老百姓可以到坟内采果子。有那么一天,5名十七八岁的少女,各自拿着柳条筐去坟里采野果子,见到威武的石人,便闹起了笑话,说是谁用筐子套在石人脖子上谁就给石人做媳妇。结果,其中一个少女套住了。大家哄堂大笑一阵也就过去了,采完野果子,各自回到家里。就在这天的后半夜,这名少女就梦见了石人与她进入了洞房,不久肚子大了起来。经医生诊断,是有喜了,她就把孩子生了下来,结果此事传了出去,并传得神乎其神。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这个明朝特大的文物古迹,也难逃一劫。从1958年开始就平坟种地,在大兴水利工程时,有人就将石碑拉到徐家店北三官庙水利建设工地,修水闸了。 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到十年动乱,把张奶娘的大坟也打开了,棺材是用铁铧铆着的,铁铧已脱落,柏木棺材经之百年雨水浸湿都腐烂了,但没有发现陪葬品,我想早已被盗墓贼盗走了。在动乱的年代里,据老坟后村的老乡回忆,在天黑风高的的夜里,常常听到盗墓者放炮炸墓炸坟的声音,但没人出去看个究竟。目前张家坟已不复存在了,占地60亩连一个坟头也没留下,现在是一片庄稼地,年轻一代人也不知这里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明朝古墓。那历史的见证——石人、石马、华表和石凳石桌,都不知哪里去了,所有文物古迹都已荡然无存。 来源:乐亭发布
|